首页 | 故事典故 | 神话传说 | 民歌民谣 | 语言文字 |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歌民谣 > 中国音乐文化的珍宝:镇巴民歌

中国音乐文化的珍宝:镇巴民歌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8-26 07:43:04

镇巴民歌的历史渊源

镇巴民间歌曲有其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民歌的发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其自身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形成:

一、艰苦的劳动方式。这里山大沟深、林茂的山区,一些劳动方式是非常艰苦的,运输主要靠人力,主要河流有船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艰苦单调的劳作中,需要精神调节,需要宣泄情感,需要娱乐。山林沟壑、田间地头,一声山歌,忧愁全无。优秀的民歌则越传面越大,词曲越固定,世代传承。与劳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民歌不计其数,如“背二哥”、“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风箱号子”、“放羊歌”、“薅草歌”、“插秧歌”、“抬丧号子”等,对民歌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极富特色的民风民俗。在镇巴县极富特色的民风民俗中,伴随着很多民间音乐,其中围绕婚丧嫁娶的民歌更是丰富多彩。人们把人生的全部活动总结为五个字:生、劳、病、死、苦,由此而产生的民歌把全部的人生画卷展示得淋漓尽致。

三、语音特色。镇巴县的地方语言近似于川北,故其民歌的运腔规律也是如此,但其调式结构与川北相去甚远。我县四声或五声徵调式较多,依次是:羽、商。其调式的交替也是“羽—徵”。

四、独特的文化交流形态。镇巴依秦望蜀傍楚,历来受秦川文化的熏染、荆楚文化的浸润、巴蜀文化的涵养,因而在文化形态形成了以我为主,博采众家之长的特点。

镇巴民歌的主要特征

在历史的年轮中,镇巴民歌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地形成了以下特征

一、歌种全:有多种激越的劳动号子,还有高亢的山歌号子,有充满生活情趣的山歌和各式各样委婉动听的小调和风俗歌曲、祭祀性歌曲等。

二、数量多:仅收存的镇巴民歌就多达近2000首,有情爱类、生活类、劳动类、谐趣类、历史传说类和儿歌类等,从各个侧面反映出镇巴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和坚忍不拨的精神。

三、音乐美:镇巴民歌音乐多为四句单段体,也有较原始的二句单估和复杂多变的多段体式滚板腔。其调式徵、羽调式居多。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优雅朴实。既有阴柔优美的小调,也有刚劲高亢的号子等,十分动听。

四、歌者众:镇巴民歌分布面广,参与人多,各乡镇都曾举行过民歌比赛,1995年和2000年县上举行民歌大寒就是在各乡镇初赛基础上进行的,选拨的优秀歌手,男女老幼皆有。2005年,巴山乡举行民歌大赛,参加者既有80高龄之人,也有十余岁的儿童,还有一家三代十余人参赛的“民歌之家”。巴山等乡镇还要求到县城展示山歌艺术,显示了镇巴民歌参与的人多面广。

镇巴民歌不仅记录了镇巴的人文历史变迁、时代生活情状、风土人情礼仪,它还负载了社会历史变化、风俗礼仪、道德规范以及劳动技能等代代传承的功能,成为社会教化传承的主要工具。

镇巴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珍宝引起音乐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及省市的音乐家、作曲家纷纷来镇巴采风。良好的民间音乐环境,哺育优秀的音乐人才。镇巴县的音乐工作者创作改编了许多具有浓郁镇巴民歌风味的音乐作品。其中刘光朗作曲并演唱的《巴山林里背二歌》、《巴山顶上修堰塘》1978年在北京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民族民间唱法调演。1999年在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中,胡远清创作的歌剧《唢呐声声》音乐获优秀作品奖。他俩还分别于1999年10月和2002年9月在汉中市举行了以镇巴民歌为音乐创作素材的个人作品音乐会。

12

© 2012-2030 minji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3815864@qq.com

吉ICP备16008406号-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