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典故 | 神话传说 | 民歌民谣 | 语言文字 |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典故 > 青龙山风物记

青龙山风物记

作者:文国辉来源:通辽日报2014-10-16 22:02:36
青龙山风物记

青龙山,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奈曼旗南部,既是山名又是地名。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座山区小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因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就有不同的故事。青龙山就是这样一个颇有故事和渊源的小镇。

青龙山镇时间很短,用青龙山来命名才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人们会以为这是一座年轻的乡镇,其实不然,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这里的善保营子古城就是当年的辽西郡文成县治所(县府派出机构)。辽代,这里是契丹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清代,这里的古庙子村(史称鄂尔土板)是库伦旗、奈曼旗、阜新县等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史料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政府在鄂尔土板设置巡检兼典狱史,调节处理附近地区的民事案件,收缴各种官税,侦缉捕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阜新县于鄂尔土板,负责管理库伦旗、咯尔卡旗、土默特左旗、奈曼旗等地的汉民事物。”

青龙山是一个与已经消逝的契丹文明息息相关的地方。距离镇区8公里的斯布格图村是浅山丘陵地带,山脉绵延,树木繁茂,泉水清澈。1985年6月,在村西北庙子山修建水库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这就是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西方人称为契丹文化奇迹的“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墓主人陈国公主(1001年—1018年)耶律氏,为辽景宗孙女、秦晋国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之女。尽管死时才年仅18岁,但因为家世地位高贵显赫,死后则给以厚葬。驸马萧绍矩为辽仁德皇后之兄、大辽萧太后的亲侄子,历任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

此墓营建于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为砖砌壁画多室墓,全长16.4米。全墓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6个部分组成。阶梯形墓道斜长6.5米。天井东西略呈长方形,上宽下窄,如漏斗状,底部平坦,平铺一层条砖。前室长方形,南北长3.48米,东西宽1.93米,高2.65米。东西耳室圆形,穹窿顶。后室(主室)平面呈圆形,东西直径4.38米,上部迭涩内收呈穹窿顶,地面错缝平铺方砖。主室内紧贴砖壁有赤柏松制成的木护壁,直达墓顶。主室北壁地面上有砖砌棺床,有砖砌长方形供台,东、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个壶门,装饰讲究。该墓构筑规模虽然不大,但随葬器物却非常丰富、精致,总数达3227件,是中国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墓里的壁画也非常引人注目,反映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悠闲与奢靡,画面规模虽然不大,但民族特点异常鲜明。

在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周围,还陆续勘查出大量的墓葬,据专家推断,这些墓葬应该就是契丹萧氏家族的墓群,像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这样规模的墓葬也应该不止于此。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出土辽墓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辽代未经盗扰的皇族墓,就其考古、学术价值来说,可以和皇陵相提并论。对评价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历史贡献及深入研究辽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青龙山山峰的原名为鄂尔盖山,蒙古语意为“断崖”,是辽西努鲁尔虎山系余脉。1932年依据此山南北起伏犹如青龙,故名青龙山。山峰绵延数十里,主峰高770.8米,山势险峻陡峭,怪石嶙峋,特别是顶峰西坡数十米高的断崖森然矗立,大有压顶之势,不可攀越。山间6公里的青龙栈道穿越盘龙岭万亩松林蜿蜒而过,成为一景。青龙山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温暖湿润,草木苁蓉,景观神奇,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青龙山有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一带并没有这样一座突兀而起的高山。这里草木郁郁葱葱,农民刀耕火种,播下五谷,年年风调雨顺。一天,玉皇大帝巡游来到此,看到这里的人民竟能安居乐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天庭一查,原来此地是一龙治水,玉帝施展出他的鬼魅伎俩。“好,这回我给它来个九龙治水!”龙多四靠,甘霖就在金樽里装着,可谁也不去行雨。这可苦了那一带地方,连年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九条龙里小青龙,看到人间的疾苦,产生了怜悯之心。一天趁其它八条龙睡觉的机会,便从金樽中捧出一掬甘霖洒了下去,地下喜雨普降,救了那里的百姓。玉帝知道后,甚为恼怒,他鞭笞了小青龙,还一怒之下注销了它的天籍。这条小青龙也苦于天上的寂寞,降到它治水的地方,将其身骨化为垒垒青石。从此这地方便有了一座远近闻名的青龙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优美的自然景致必然会有衍生出对应的人文景观。青龙山秀美的景色,肃穆的意境,成为天成的修道场所。山里的青龙寺,原名慈云寺,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清代奈曼旗二十四座庙宇之一,后来毁于文革。本世纪初,庙宇重建,建设了大雄宝殿、关公庙、老母庙、居士林等佛事活动场所,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每当有佛事活动,山谷香烟缭绕,梵音入耳,游人如织。

位于山腰的关公庙前,有一眼天然的水井,称“圣水灵泉”。井口粗约1米,水不深,弯腰就能舀上来,泉水甘甜清澈。因“圣水灵泉”有王母掷簪成井的传说,饮用能祛病强身,引来四方百姓纷纷到寺庙拜佛求水。

进士新茔是青龙山镇也是奈曼旗近现代史的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是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卜云程的家族墓地。墓地“笏带环周,群峰拱也;明堂开拓,泉水朝也;以蕃稼穑,土性甘也”。石雕、石刻等数十件,卜崇光、卜云程的两块墓碑及其碑文依稀可辩。卜氏家族在清代曾出过两位进士。卜云程,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联捷进士,钦点御用知县,特授河南陈州府项城县县令,“堂悬明镜,人颂青天。二年之间,犬不夜吠,民咸便之。”卜云程最高官至“黄河道”,后来辞官回乡,耕田教子,著有《思益斋诗文稿》。其侄卜燕宾光绪丁丑科进士,钦点主事,签分户部陕西司行走,做过直隶州知州、山西沁州知州,著有《退思斋诗文稿》。

民国时期,青龙山镇还曾经出过“皇帝”,这事还与卜氏家族有关。“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进占奈曼,奴役压迫蒙汉群众。位于向阳所的卜氏家族的另一支卜相臣、卜昭鑫父子,不甘沉沦,利用奈曼南部山区出皇帝的传言,于1935年6月与民众一道拥立抗日英雄周荣九为司令,拉起了抗日救国军,打出了“保驾皇帝打东洋”的旗号,发动了著名的奈曼旗三九保朝抗日爱国运动。抗日救国军攻克了奈曼八仙筒,游击活动于北票、黑山一带,不断袭击日军,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如今,出了皇帝的卜家大院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气势与雄姿,但在村民的传言中,大院隐隐透出一股豪气。院里的苍榆古柳历经战火的洗劫和岁月的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似乎在诉说着那段传奇。

青龙山融人文历史与自然奇景为一体。透过文物和历史,我们看到了先人的智慧与勇敢,启迪了我们的哲思;那些钟灵毓秀的自然奇景,又使我们超脱世俗,回归自然。青龙山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在历史与自然之中,我们会有收获。

© 2012-2030 minji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3815864@qq.com

吉ICP备16008406号-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3号